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湘西散人王一丁:“乡行札记”之 母 亲 的 古 城

来源:市场参考网时间:2019-09-03 08:26:12
导读: 1948年的仲夏,晴空万里,沅水滔滔,空气中交织着阵阵蝉鸣,一丝丝惬意的凉风在耳边轻轻吹拂,让人心旷神怡。从江市到托口的山道上走来一位梳着长辫子的窈宨淑女。    

1948年的仲夏,晴空万里,沅水滔滔,空气中交织着阵阵蝉鸣,一丝丝惬意的凉风在耳边轻轻吹拂,让人心旷神怡。从江市到托口的山道上走来一位梳着长辫子的窈宨淑女。

  

  双亲和奶奶及奶奶的妯娌(我唤二婆婆)及其女儿一家,那时我尚未出生这姑娘老家江市,全家早已搬到托口镇上。她刚从湖南简师毕业,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小岔坡的青年小伙子。这小伙子当年正好十八岁,比她还小两岁呢,听说是个独子,多才多艺,身材颀长,长着一对有些夸张的双眼皮,声若洪钟,平时不苟言笑,但说起话来幽默风趣,充满智慧,而且对书法音乐烹调草药保健等均有硏究,堪称全面发展。提亲的人几乎踏破了门坎。四邻八乡包括千年古镇托口的大户人家都想将其招为东床快婿。

  

  禹俊表姐(右二)自厦门来访经过王家一棵大樟树底下的时候,有人善意地跟这姑娘打招呼,让她进屋喝一勺凉水再走。她这才想起那小伙子姓王,正是此方子弟。想到这里,她莞尔一笑,认真打量了一番这个民风纯朴的古老村庄,谢过对方的好意,脚下不由加快了步伐。

  

  对了,此女子便是我的母亲禹玉兰;而那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瘦高个男子,后来竟鬼使神差地顺利通过母亲5个哥哥的严格审查与家族长辈的百般挑剔,成为了我的父亲。他的名字叫王举信。

  

  老猎人蒋大哥一晃,母亲去世两年多了。2017年1月14日她去世的时候业已91岁高龄。照理说她阳寿未尽。母亲家族基因强大,兄弟姐妹们身体都不错,除了冤死的大舅,全部活到八九十岁。而母亲直到去世,满口牙齿一颗未掉,浅笑粲然。2015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下午,保姆正在厨房炒菜,母亲则在房间百无聊赖翻看子孙相册、寄托相思,搭着一条小板凳从柜顶取下相册时一脚踏空,重重摔在睡房的实木地板上,莫名其妙一下便把股骨头摔裂了。大哥姐姐陷入两难:不做手术吧,老人疼痛难忍;做手术吧,恐怕康复的机率极小。没办法,经过与在外地工作的二哥和我商量,结合专家意见,最终选择了后一个方案。不曾想母亲已届耄耋之龄,身体各部件功能均大不如前,骨质严重疏松钙化,哪里那么容易康复?手术后缠绵床榻一年多,终于驾鹤西归。

  

  双亲的老邻居,对门的李老师母亲平素很少计较,在一些大事上的安排却彰显出她的英明和远见卓识。她立下的遗嘱中有两点可资佐证:一,父亲单位分的老房子不准卖,鼓励并方便二哥和我,以及在外的子孙们多点回洪团聚度假,免去住店花费;二,从她的养老金和丧葬费中留出一笔钱,作为老房子的水电煤气开销和远方至亲来洪招待之用。

  

  老猎人帅气的父亲与其笃信佛教的母亲母亲的几个哥哥皆为人中龙凤。她最小的哥哥,我的五舅,乃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批博导,中国著名水电专家,现已94岁高龄。仍身体矍铄。五舅的二女儿禹俊表姐,退休前系福建集美大学教授,和我久违三十余年了!日前,表姐及其大学同学一行四人到访洪江古商城。

  

  猎人与其年迈的母亲我提出中午由我为表姐一行接风洗尘聊表寸心,大哥让我别管。想起母亲的遗嘱,我不再坚持。表姐同学张良常先生原来在湘西仪器仪表总厂子弟学校工作,其本人和太太都是地道洪江人。张良常大舅子陈玉元先生因诗词与我结缘,彼此微信神交数载,却缘悭一面,此番妹夫与当年武汉体院大学同学在长沙参加完同学聚会后一时兴起驾车来洪,陈玉元先生愣是要做东请大家在雄溪公园后门口的药鸡馆小“撮”一顿。其中一个被叫来陪酒的蒋文松先生乃洪江古商城远近闻名的老知青和凶猛剽悍猎人。

  

  68岁的老猎人告诉我,他自己就是母亲在鼎新街学校任教期间的学生!从他读二年级开始母亲便是他的班主任。当时母亲应该参加工作不久,才从地区行署所在地安江调来全地区最最繁华热闹、历史悠久的古商城洪江,初为人母,对学生自是十分慈爱。蒋出生于贫困家庭,一次母亲家访完临走前如变戏法一般把一套自己事先花钱买的崭新衣服悄悄递给学生,令家长无比感动。要知道那年头收入微薄、物资奇缺,一切凭票供应,连我姐姐直到八九岁都还是穿我大哥穿小了的衣裤。我问蒋先生家慈平时对学生可好?蒋爽朗而认真地回答:不是一般的好!简直是太好了!家长们暗地里都唤禹老师“活菩萨”,都想方设法托关系要把子女安插到禹老师班上来。诗人陈玉元告诉我手脚勤快的猎人粗中有细擅画水彩,爱写旧体诗,而他最早的美术启蒙老师便是母亲。二年级的时候,为克服蒋文松由于家庭贫困产生的自卑心理,母亲在课余教他做手工、上色,然后把他的手工作品大方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继之朗声宣布这是蒋文松同学的原创作品,在班会上表扬他、鼓励他,称赞他具有当画家的潜质。一个学期结束,孩子的自卑心理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性格开朗充满乐观自信的阳光男孩。蒋文松告诉我,由于他妈妈也姓王,与我们份属本家,在课堂上他叫母亲禹老师,下了课,他直接唤母亲舅娘!可以说,母亲充满爱心的引领呵护影响了他的一生。

  

  蒋文松的妈妈笃信佛教。母亲去世时,闻讯她还专门亲自跑到守灵现场虔诚拜祭,敬备奠礼。猎人同样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午间餐叙后专程致电登门造访,特意送给我一大包他自釆自制的香喷喷的美味笋干让我带回广东。

  

  母亲从教几十年,弟子遍布洪江乃至黔阳地区的各行各业。有当领导的,也有做小生意的。对所有学生,她一视同仁。绝不会因为官大官小、钱多钱少而高看低看谁。因此,走到哪儿都有人主动热情地和母亲打招呼。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稍稍漏一点口风出去就会有学生及其家长自觉伸出援手、不遗余力。

  我虽然离开家乡近四十载,但每年回洪省亲,每一次走在故乡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碰到父亲母亲的学生,通常的情况是他们认得我可我却认不得他们。而这些学生也都无一例外地会不厌其烦地向我深情回忆、感恩父亲母亲对他们的谆谆教导和对他们的帮助对他们的好。某日晚饭后我牵着三丫散步时在大桥头又偶遇一位从公安局退休的舒姓警长。我与他并不认识,但他主动搭讪,表示几年来经常看我写的文章,知道我是禹老师的儿子。而自己“正是禹老师不争气的学生”。就这样,他一路相跟着,一直陪我走过新民路走过邮电大楼,走到桐油湾。并且,他一路的中心话题都是在回忆我的母亲,对面慈心善、“脾气耐烦”的禹老师称赞备至。没错,他和母亲的好几个学生均不约而同地对我说,在我和几个哥哥姐姐的身上十分欣慰地看到了昔日老师的影子与风范;而我,更是从母亲身上、从母亲学生们深情真诚的回忆和高度评价中看到了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人民教师对整个社会良风美俗的影响与滋养。

  

  犹记得1986年奶奶去世的时候灵堂就设在中山路学校的大礼堂。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乡党同事特别是学生家长川流不息。花圈祭幛甚至都摆不下了。跪在地上焚香叩拜的母亲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那种伤心那种痛断肝肠绝对是佯装不出来的。外人一看便知。我自然清楚,婆媳一场,几十年的光阴里,她和奶奶几乎从未生过气拌过嘴。不,应该是连重话都没说过一句。邻居同事都表示十分罕见。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动情地说,你爸爸是没见过天的遗腹子,你奶奶19岁就开始守寡;没有你奶奶的忠贞和坚守,哪里会有你们这一房人哟?没准老王家的香火早就断了!对你奶奶不孝,没事找事跟她置气,我还是人吗?会遭天打雷劈呢。

  为奶奶守灵当晚,母亲前所未有地和我交谈了整整一宿,谈论的都是奶奶、都是家事家风家训家规。。。噢,这才过去多少年啊?为什么这么快就轮到了父亲轮到了母亲轮到了我们?沅江悠悠,巫水汤汤,古城屹立,密岩耸翠:千百年来,它们不知见证了多少人世的悲欢离合与祸福沧桑!人生如逆旅,个个是行人。

  我有一个小学一年级同班同学叫杨洪华。听说这些年一直在越南当司机、跑运输。他那老家会同的妻子则一直在塘坨街口卖冥品。杨小时候像个顽皮泼猴,校内校外经常打架闯祸,关键是他家里还特别困难。父母都是靠拖板车艰辛度日的底层工人。我与他只是短暂同班。因为我刚回洪江读了一个学期的书就被下放地的以扣发口粮的方式粗暴制止了!理由是地主崽子臭老九的后代根本没有资格留在城里读书,必须乖乖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调皮捣蛋的杨洪华后来转到母亲班上就读,直至小学毕业。几年下来,他突然变得懂事变得有担当了。母亲多次跟我提到过杨洪华。

  几年之后,文革爆发。我和父亲、大哥、姐姐、奶奶一直待在农村,其间母亲由于工作需要从沅江路学校调到中山路学校,除了在机床厂当学徒的二哥又凡,身边没有一个帮手;还是杨洪华和他妈妈一板车一板车帮忙把东西拉到对河中山路学校的!那年代家里面能有些啥呢?但既然是居家过日子,书籍、家具、锅碗瓢盆总是有的吧?搬起家来东西似乎也不少呢。“为我们搬家他们母子流了好多汗吃了好大的亏哟!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为此,二十几年来我多次寻访杨洪华,这次回来终于有了结果:为报答老师的恩情,表达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高度敬仰和认可,杨洪华安排自己的两个女儿中学毕业后都相继报考师范院校,双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小女儿找的丈夫也是一名老师。

  唉,母亲在这座古城生活了大半辈子。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她的梦想、她的奉献、她的子孙、她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都与这座古城休戚相关。而这座古城也承载了、记录了她慈悲良善的一生!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一定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不作恶,多行善,因果不虚天在看!”

  

  小女丫宝我相信,母亲这种仁爱高尚的精神一定会一代一代不断传承下去。

  2019年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凌晨初稿于洪江三中教师旧村宿舍2019年8月26修改订正于(广东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兰溪草堂

   作者简介 王一丁,男,湖南洪江古商城出生。1988年进入广东东莞。当代知名赋人和文学活动家,东莞原创文学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据2017年第5期《中国文艺家》对“文艺莞军”的介绍)。

  

  已公开出版作品多部。另有电视剧《白色追踪》在央视及全国各省电视台多次播出。近年主攻骈体文创作。计有三十余篇在网络线下广为流传,影响较大,被各门户网站大量转载。多篇赋文系受各地特邀特约创作,并被景点刻石传播。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 责编:时代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