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田迎人抽象油画《春之祭》

来源:中国华侨传媒网 时间:2019-11-10 10:18:00
导读: 田迎人抽象油画《春之祭》
作者 彭 俐画到极致成乐曲;曲到极佳出画面。换言之:绘画,是无声的曲谱;音乐,是无形的彩绘。举例说明:同样以《春之祭》为题,美籍俄国作

田迎人抽象油画《春之祭》
作者   彭 俐

画到极致成乐曲;曲到极佳出画面。

换言之:绘画,是无声的曲谱;音乐,是无形的彩绘。

举例说明:

同样以《春之祭》为题,美籍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谱出了芭蕾舞曲,中国画家田迎人创作了抽象油画。
 

当你对一幅抽象画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就想想同样属于抽象艺术的音乐。想想那些大型交响乐队,花费一晚上的时间演奏的交响曲,以及分量轻一些、通俗一点的小夜曲。它们表达的是感情,当然也有思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眼前都看不到一个具体的形象。对有些人来说,这真烦人!

一旦我们慢慢接受、理解了抽象艺术的美好,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欢快的泉眼喷发着冲天水柱,恍惚中,得见阳光透视下的七彩环虹。

——审美于无形,陶醉于空灵。

欣赏田迎人的这幅抽象油画《春之祭》,需要一点音乐知识和想像力。

说到芭蕾名曲《春之祭》,音乐发烧友自不必说,就是像我这样不懂音乐的人也不会陌生。大凡世界顶级交响乐队到北京演出,如伦敦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总是让音乐厅爆满,一票难求。但是记者却拥有工作的便利,因此我听过无数遍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而这部源自同名芭蕾舞剧的音乐作品,最使人心惊肉跳的情节,要数在宗教仪式中用一位少女的生命献祭。

在看到田画家的油画《春之祭》之前,我对芭蕾舞曲中表现的“少女的舞蹈”全无感觉,一片模糊,而画面中的色彩和线条所呈现的动态元素,洁白的处子,鲜红的血色,淡蓝的春梦,黑色的哀戚……仿佛一时间,令我触动也使我顿悟,理解了绘画的象征含义,也懂得了音乐的情绪渲染。芭蕾舞剧中祭司们彻夜围坐,只为观看献祭舞女力竭而死的传说,充满着恐怖和神秘,因而乐曲表达则代有原始表现主义的味道,冲突的和弦、调性、节奏,表示现实的残酷和扭曲。——正像画中红白两色为主调的色块堆积,毫无规则和整饬可言。因为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当人们经历着“红白喜事”的大喜大悲,狂欢到忘形或悲痛至昏厥之时,谁还会管什么沉稳和秩序?!然而,这毕竟是春天,即便惨痛哀哭也是春天的悲恸呼号。因此,乐曲的明亮部分和画面的光鲜笔触,就是基于这种特殊的季节氛围的渲染。正是:人间春景无限,古今悲喜交集。

有趣的是,我相信,你初见田画家的油画《春之祭》和人们初听斯特拉文斯基的舞曲《春之祭》的感觉,应该是一样的。同样会有些抵触,或莫名其妙。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置评。许多人干脆直接表达不满或指责。音乐家在剧场听见不嘘声和噪音,画家却不至于亲身感受尴尬。我们的观众习惯于观赏“现实主义(或曰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对于“超现实主义(或曰精神自动主义)”和“抽象主义(或曰抽象表现主义)”则有些隔膜。但是,读过本文,你或许多少会改变态度,或部分表示赞同,或完全能够接受。谁知道呢。欣赏艺术,是一个需要体力和智力付出的愉快旅程,让我们结伴同行。

    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被称为“音乐界的毕加索”,并与之在同一部舞台剧中共事,一个作曲,一个舞美;而油画家田迎人也颇有点儿“中国女毕加索”的色彩,曾经背着画箱在欧洲大陆寻觅油画先贤的足迹。生活与绘画同样狂放不羁、激情浪漫的西班牙人,在看似循规蹈矩的古老华夏找到了同行知音。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 责编:时代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