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85后军嫂回乡创办“网红”养老院:背后的故事令人落泪

来源:中国网时间:2019-11-04 09:57:57
导读: 85后军嫂回乡创办“网红”养老院:背后的故事令人落泪

超人气“袖珍型”养老院

提起养老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旧的房间?难闻的气味?面无表情的服务人员?还是死气沉沉的氛围?

你对养老院的一切刻板印象,在四川眉山的一个社区养老院统统都将被打破。尽管占地面积只有140平米、床位数仅4张,这家堪称“袖珍”的养老院自诞生之日便凭借超强的“网红”基因红出圈外。

“这哪里是养老院?这简直是家一样的感觉!”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会发出这样的一句惊叹。

简约时尚的装修风格、高度智慧化的硬件设施、温馨舒适的起居环境、轻松欢快的休闲氛围、青春靓丽的服务人员……这一切,都与传统的养老院形成显著的差别。

杨祎是这家社区养老院的创办人,当记者走到这里时,她正在给老人熬制土鸡汤。土鸡是从自家农场拎过来的,炖汤的板栗是公婆从江西农村的板栗树上摘下来的。鸡汤出锅的一瞬间,温暖的热气在整个屋子里升腾起来。

杨祎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军嫂。军嫂的身份让她自带几分社会责任感,也令她更容易获得老人们的信任和亲近。帮老人推轮椅、给老人打饭菜、陪老人唱歌下棋、给老人讲笑话……她和普通员工一样,每天耐心地服务着每一个老人,和老人打成一片。

“军嫂好,向军嫂致敬!”几乎每一个前来享受服务的老人都会笑呵呵地和杨祎打个俏皮的招呼。

“军人替我们保卫边疆,军属为我们提供服务,模范家庭,真的不简单!你看哪个年轻人这么用心地为我们服务嘛?自己的子女,半年都见不上一回面!”75岁的李大爷操着一口正宗的眉山话,爽朗地说。

这个社区养老院建成后,极大解决了临时托养的社会需要。自开业以来,这里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的咨询,询问是否可以临时将老人送过来托养几天。

“我妈去年做了手术之后生活就不能自理,平时我们两口子自己可以照顾她,但是如果遇到出差或者旅游,老人的护理就成了大问题。”就职于政府某部门的李淑芬(化名)正打算过两天将老母亲送过来托养一周。工作性质决定了李淑芬每隔个把月就要出一趟差,这家养老院的存在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出生于1989年的杨祎今年刚满30岁。在成为众人眼里的“小镇青年”以前,她曾经有过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仅半年便升任企业的中高层,但管理岗位还没坐热,她便辞去高薪回乡创业。

“我是2013年参加的工作,2014年辞职回家。当时有公司开出50万的年薪,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刚入职场不久的人来说还是挺有诱惑力的,但我挣扎了几天,还是放弃了。”杨祎笑着说,“家庭压力太大,我得回家分担一点儿。”

杨祎口中的家庭压力,指的是家里老人的赡养压力。杨祎的母亲在她幼年时期因为一场意外而离世,杨爸爸默默替亡妻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年迈的外公外婆,加上逐渐衰老的爷爷奶奶,杨祎对父亲身上的压力感同身受。

为了照顾家中的四个老人,杨爸爸把住处从城里搬回了乡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单位上班,晚上下班之后来不及吃晚饭便匆匆往家里赶。

父亲的言传身教给杨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冲击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没办法相信养老是这么辛苦的一件事。用‘辛苦’这两个字都太容易了,应该说是‘心酸’!”

杨祎的外公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我爸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外婆在照顾他,但是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不耐烦。老年痴呆的人没有交流能力,你无论和他说什么,他基本不会有任何反应,这种情况确实很磨人,我外婆这种急性子就更受不了。”

这种时候,杨爸爸的性格优势很容易就凸显出来。耐心、用心、责任心……这些人性中的美好品质,被杨爸爸发挥到极致。在所有人都不耐烦的时候,只有杨爸爸很有耐心地陪老人说话,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逗他开心;老人去世前的两三年经常性地便秘,医院为了规避风险拒绝收治,也是杨爸爸小心翼翼地给老人抠肛排便。

这些场景令杨祎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撼。“我爸照顾我外公的那些细节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来回播放。可以说,我爸做得越好,我心里越是感到焦虑,甚至是恐惧。”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爸老了也是这样的情形,我该怎么办?我能像他一样做得那么好吗?我不能,我做不到!不仅仅我做不到,我问过身边所有的同龄人,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能做到。”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办养老院的原因。我自己没法亲自做到的事情,我得想点别的办法。如果我开办的养老院连我爸都希望住进来,那就说明我可能成功了。”杨祎笑着说。

初心不改,在荆棘中前行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养老产业是典型的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利润比较薄的产业,听说杨祎要去做养老,周围的亲朋好友顿时炸开了锅: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学历也不错,做点什么不好,非要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养老产业并不是不赚钱,而是赚不了快钱。做养老产业,盈利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杨祎认真地说道,“养老产业没有壁垒,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用心。盈利是建立在用心服务的基础上的,只要你提供的产品物美价廉,提供的服务优质实惠,你一定会赢得老人的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花费心力、时间,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耐心的。”

不论周围的人如何议论,杨祎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和原则,用心践行着朴实的服务理念。除了经营社区养老院,她还带领一群和她一样的年轻人默默从事着养老志愿服务:免费为80周岁以上的老人上门打扫卫生、帮助农村贫困老人销售农产品、联合医疗机构进小区为老人义诊……尽管收入不多,杨祎仍然每月都会拿出一部分作为“助老公益金”,用于为困难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和居家服务。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样的情怀和理念。在她放弃高薪回乡的这几年,曾经的同学、朋友已经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和她逐渐拉开了差距:有的在政府部门做到了科级干部,有的在大企业担任了中层,做律师和做投资的更是年入百万以上……似乎只有她,还顶着一个名校硕士的头衔,每月给自己发着几千块钱的工资,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我也有过扛不住的时候。”杨祎笑得很坦然,“但是转念就会想,我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老年相关专业,如果像我这样科班出身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做养老了,还能指望谁去做养老呢?毕竟是军嫂嘛,社会责任感必须要强一点。”

好在她的努力逐渐正获得回报:每天的访客呈倍数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老人放心交到杨祎的手中。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能够被人需要,很有成就感。每当获得老人的肯定时,我就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很值得。”

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人,即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未来的社会我们该如何养老?像杨祎这样坚守在产业前线的年轻人或许能逐渐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 责编:史老瑞)

相关推荐: